江汉马氏迁楚前世糸
江汉马氏迁楚前世糸
一、伯益得嬴姓至造父封赵城间世系
[黄帝(前2697—前2599)—→昌意—→颛顼(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恒—→伯辛—→女修—→大业(皋陶)—→] 伯益(大费)(赐姓嬴)—→大廉—→武—→琪—→建—→弘—→奎临—→迁—→宣—→永通—→彦翔—→轩—→子能—→费昌—→仲衍—→玉珍—→道宁—→兴—→犍—→大顺—→茂荣—→克和—→达—→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赵姓始祖)。
二、造父得赵姓至奢公间世系
1造父—→2叔观(宜父)—→3赵璋(仲父)—→4赵登(季父)—→5尔成(公仲)—→6赵高—→7奄父—→8叔带—→9赵麟(守仁)—→10子丰(知义)—→11赵射(慧明)—→12赵壮(公明)—→13赵夙—→14共孟—→15赵衰(?—前622年,赵成子)—→16赵盾(赵宣子)—→17赵朔(?—前597年,赵庄子)—→18赵武(?—前541年,赵文子)—→19赵成(赵景叔、赵景子)—→20赵鞅(?—前458年,赵简子)—→21赵毋恤(?—前425年,赵襄子)—→22襄子兄伯鲁子赵周(代成君)—→23赵浣(?—前409年,赵献子,赵献侯)—→24赵籍(?—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25赵章(?—前375年,赵敬侯)—→26赵种(?—前350年,赵成侯)—→27赵语(?—前326年,赵肃侯)—→28赵雍(?—前295年,赵武灵王)—→29赵奢(赵王子,马服君,马氏始祖)
三、马氏得姓祖奢公至江汉马氏始迁祖诸兄弟间世系
1奢—→2牧—→3兴—→4嵩—→5述—→6权—→7通—→8宾—→9昌—→10仲—→11余—→12严—→13歆—→14木舜—→15浒—→16辅—→17镌—→18辚—→19酆—→20鸳—→21彪—→22珮—→23嶐—→24默—→25岫—→26乔卿—→27君才—→28珉—→29季龙—→30燧—→31畅—→32继祖—→33翱—→34蔚—→35戡—→36元勋—→37彬—→38朗—→39顼—→40饶—→41俊—→42兴尚—→43运—→44其伦—→45英—→(46——53)(先章 添保 必瑾 焕 思美 经华 可登 宙 宏令永谅 蒿 行尧)—→54舜梧、舜桐、仕龙、仕虎—→55洪一 洪二 洪海 贵
第一世:
奢 赵王子,为惠文王将,救阏与,破秦军有功,封马服君,子孙因之以为氏,卒葬邯郸紫山上,妣黄孺人,生二子:括、牧。
第二世:
1括 袭父封,称马服子,居邯郸,为孝成王将,殁于长平;
2牧 为赵将,妣李孺人,生一子:兴。
第三世:
兴 秦封武安侯,自邯郸迁咸阳,或于此世始易姓,妣罗孺人,继妣傅孺人,生三子:珪、琛、嵩。
第四世:
1珪;
2琛;
3嵩 妣赵孺人,生一子:述。
第五世:
述 字真惠,西汉太中大夫,平远侯,妣鲁孺人,生一子:权。
第六世:
权 西汉宁东将军,妣严孺人,生三子:何罗、通、伦。
第七世:
1何罗 西汉侍中仆射,因卫太子案伏诛;
2通 字达,西汉黄门侍郎,封重合侯,坐何罗反获罪,迁扶风茂陵成欢里,马氏以扶风郡名始於此,妣董孺人,生一子:宾;
3伦 。
第八世:
宾 西汉宣帝朝任议郎、绣衣使者,妣廖孺人,生三子:庆、昌、襄。
第九世:
1庆;
2昌 妣杨孺人,生一子:仲;
3襄 。
第十世:
仲 西汉元武司马,妣徐孺人,生四子:况、余、员、援。
第十一世:
1况 字君平,任河南太守;
2余 字圣卿,汉中垒校尉、扬州牧,妣刘孺人,生二子:严、敦;
3员 字季玉,增山连率;
4援 字文渊,东汉光武中兴功臣,玺授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妣蔺孺人,生四子:廖、防、光、客卿,三女:一女为汉明帝明德皇后,一女嫁汉左将军特进胶东侯第五子贾武为妻。
第十二世:
1严 字威卿,少孤,而好击剑,习骑射,后乃白叔父援,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墳典,能通春秋左氏,因览百家髃言,遂交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仕郡督邮,援常与计议,委以家事。弟敦,字孺卿,亦知名。援卒后,严乃与敦俱归安陵,居钜下,三辅称其义行,号曰“钜下二卿”。后历任东汉将军长史、侍御史中丞、以五官中郎将行长乐韂尉事、陈留太守、太中大夫、将作大匠。永元十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二,妣程孺人,生七子:固、伉、歆、鱄、融、留、续;
2敦 字儒卿,东汉虎贲中郎将;
3廖 字敬平,少以父任为郎。后拜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卫尉、顺阳侯,妣程孺人,生二子:遵、豫;
4防 字江平,永平十二年,与弟光俱为黄门侍郎。肃宗即位,拜防中郎将,稍迁城门校尉、车骑将军、颖阳侯,妣万孺人,生一子:巨;
5光 自越骑校尉迁执金吾,任太仆,封许侯,妣余孺人,生二子:康、朗;
6客卿 敏慧而夭。
第十三世:
1固 ;
2伉 ;
3歆 生三子:木舜、木学、楠,唐史谱称歆十一世孙默见於后魏之世则汉末以迨三国六朝皆不得其谱矣;
4鱄 字即卿,为即墨令;
5融 字季长,东汉经学家,曾任校书郎、郎中、议郎、武都及南郡太守等职,封扶风伯。
6留 ;
7续 字季则,护羌校尉迁度辽将军;
8遵 程乡侯,妣洪孺人;
9豫 步兵校尉,生一子:度;
10巨 长水校尉;
11康 黄门侍郎;
12朗 合乡侯;
第十四世:
1木舜 后汉谏议大夫,妣郑孺人,生二子:浒、潜;
2木学 ;
3楠 散骑常侍;
4度 颖阳侯,生一子:京;
第十五世:
1浒 晋颍阳太守,妣刘孺人,生二子:辅、拔;
2潜 ;
3京 任并州长史,生一子:忠。
第十六世:
1辅 晋沔阳知州,妣沈孺人,生二子:镌、镇
2拔 迁江西饶州府;
3忠 任安西镇节度使,生一子:皋。
第十七世:
1镌 任县尹,妣龚孺人,生三子:辚、辄、辎;
2镇 迁福建;
3皋 仕三国魏侍中,生一子:胜。
第十八世:
1辚 敕赠大夫,妣尹孺人,生一子:酆
2辄 迁楚地;
3辎 迁豫章;
4胜 任大将军,生一子:起。
第十九世:
1酆 东晋太中大夫,妣曾孺人,生二子:鸳、鹇;
2起 西晋耀州司马恭军,生一子:隆。
第二十世:
1鸳 任远州太守,妣张孺人,生二子:彪、鬟;
2鹇 为将仕郎,迁江西广信府乐平县;
3隆 任东晋淮阴令,亦有史志载,为晋平虏将军、西平太守、封奉高侯、加授东羌校尉,生一子:谦。
第二十一世:
1彪 授护国将军,妣周孺人,生四子:珮、环、王言、琼;
2鬟 迁江西南昌府;
3谦 任徐州别驾,生一子:弘
第二十二世:
1珮 任指挥使,妣刘孺人,生二子:嶐、崑;
2环
3王言 徙蕲州;
4琼 迁江西广信府
5弘 涿郡太守,生:和
第二十三世:
1嶐 赠侍中,妣汤孺人,生一子:默;
2崑 徙抚城。
3和 仕元魏,任浙西飧军事,居单州。
第二十四世:
默 后魏雍州侍中,妣彭孺人,生二子:思毅、岫。
第二十五世:
1思毅 任汾州刺史,妣程儒人,生一子:祚;
2岫 字子岳,(梁有安州刺史、侍中赠太尉,)后周文武并权武烈将军,荆州刺史,西魏上柱国,赠扶风肃公,妣程儒人,生一子:乔卿。
第二十六世:
1祚 妣查儒人,生一子:仲绪。
2乔卿 仕梁,襄州主簿,国乱去官不仕,妣詹孺人,生一子:君才
第二十七世:
1仲绪 任隋徐州刺史,妣詹孺人,生二子:匡武、匡俭;
2君才 隋末为蓟令,燕王艺师之,唐右武侯大将军,南阳郡公,徙汝州郏城家焉,葬大梁新里,赵郡李华刻碑颂德,妣万孺人,生二子:珉、懿。
第二十八世:
1匡武 任瀛州刺史,襄城公;
2匡俭 为唐邑令,妣洪孺人,生一子:克忠。
3珉 唐万岁令,为右钤卫仓曹参军,赠尚书左仆射,妣洪孺人,生一子:季龙;
4懿 唐均州刺史。
第二十九世:
1克忠 任咸阳尉,赠朝散大夫,妣方孺人,生子三:构、措、择。
2季龙 唐大同军使、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副使,赠司空,清河崔元翰铭其德於碑,在新里,妣廖孺人,生子三:炬炫燧
第三十世:
1构 唐驾部员外郎,湖州刺史,生一子:曾;
2措 ;
3择唐兵部员外郎,河间太守,妣程孺人,生二子:昔、署;
4炬 妣吴孺人,生一子:当;
5炫 字弱翁,一字抱元,授刑部侍郎,辞疾,以兵部尚书致仕,妣詹孺人,生一子:陶;
6燧 字询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县临汝乡石台里人,仕唐德宗为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封北平郡王,赐《宸扆》、《台衡》二铭,年七十卒,赠太傅,谥庄武公,勋业详载史鉴,娶河南元氏,封颍川郡夫人,赠许国夫人,生二子:畅、汇,续娶元氏,赠陈国夫人;
第三十一世:
1曾 ;
2昔 ;
3署 妣查孺人,生一子:逢
4当 右谕德;
5陶 仕唐为太子中舍人,妣万孺人,生二子:寅、庆;
6汇 少举明经,大历十四年闰五月,授河南府参事,建中四年,拜太常丞,赐章服,迁少府少监,司徒公之薨也,刺臂出血,书佛经千余言,期以报德,庐墓侧,植松柏,终丧,又拜太仆少卿,疾病一年,贞元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七,或作十。)终于家,赠绛州刺史,凡年四十有五,妣郑孺人,生二子:赦易文;
7畅 以廕至鸿胪少卿,终少府少监,赠工部尚书,太子少傅,封西平郡侯,娶吉州刺史卢激女,赠扶风郡夫人,生一子:继祖。
第三十二世:
1逢 仕唐任监察御史;
2寅 妣廖孺人,生二子:巢、俭;
3庆
4赦 左卫将仓曹参军;
5易文 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
6继祖 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燧公)之孙,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讳畅之子。生四岁,以门功科太子舍人。积三十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以卒,韩文公铭其墓,生八男二女,妣查孺人,有子:孟生、仲逸、翱、季叔。
第三十三世:
1巢 迁九江彭泽湖口;
2俭 迁江西饶州府;
3孟生
4仲逸
5翱 仕唐为许州鄢陵尉,妣廖孺人,生一子:蔚。
6季叔 不乐仕,隐居于许州鄢陵,有一子:筠
第三十四世:
1蔚 仕唐,为许州牙校。妣吴孺人,生一子:戡。
2筠 有一子:正
第三十五世:
1戡 再承许州牙校,妣吴孺人,生一子:元勋。
2正 有一子:元丰
第三十六世:
1元勋 仕唐昭宗任蕲州刺史,遂家於蕲之黄梅西乡,妣季孺人,生一子:彬 。
2元丰 有一子:殷
第三十七世:
1彬 字文虎,仕唐任和州刺史,妣曾孺人,生三子:朗、昶、贵。
2殷 唐昭宗朝为武安节度使,封楚王,有十六子:武顺节度使希振衡阳王希声亲从都指挥使 希旺 文昭王 希范 恭孝王 希萼静江节度使同平章事希杲废王 希广 静江军节度使 希瞻 留王希崇左屯卫大将军 希能千牛卫大将军希贯 节度使行军司马 希浚 度使行军司马希知静江节度使副使希隐节度使行军司马希朗
第三十八世:
1朗 仕吴为饶州石门镇牙将,自蕲州黄梅渡江之饶家焉,波阳马氏自此始,妣万孺人,生三子:辉、顼、恺;
2昶 ;
3贵 。
4希萼 殷公歿后,兄弟争位,国为南唐所灭,南唐使希萼居洪州,任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希萼入朝南唐国主时,为李璟留下,于金陵去世,谥恭孝王,后裔仍有留居南昌繁衍者,为南昌马氏之一支,妣苑孺人,为正室夫人,孙孺人,封乐安郡君,有长子:光赞。
第三十九世:
1辉 行八,字明夫;
2顼 行十一,字德淳,仕南唐为司空,知饶州,葬饶州永平关,妣吴孺人早卒,续妣舒孺人,生七子:昭、超、潮、雍、韶、翘、饶;
3恺 行十三,字良夫;
4光赞 武平军留守。
第四十世:
1昭 字孔昭,亦字天民,仕南唐,授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监察御史,上柱国,拜兵部尚书仆射,因总兵於饶,遂之乐平下阳里家焉,乐之有马氏自此始,妣董儒人,续妣汪孺人,生七子:章、康、郊、钦、韬、新、亮;
2雍 行二十四;
3超 行二十五;
4潮 行二十六勒赠钦仕郎,迁居钟陵之始祖,有二子:祁中、祁和;
5韶 行二十七;
6翘 行二十八;
7饶 行二十九,仕南唐为云麾将军,(铜柱谱爵位表记生卒为后汉高祖乾佑年间前后,约公元918-979),立为云麾派,世居下阳里之南岸才四店,殁葬乐邑乐安乡鸡窝形山丁山癸向,妣刘孺人,有二子:伟 俊。
第四十一世:
1章 行一;
2康 行二;
3郊 行三;
4钦 行四;
5韬 行五;
6新 行六,任福建古田县知事,卒葬永善乡二十二都令前宋家山与弟同处,妣李孺人,生三子:捷、择、正;
7亮 行十一仍居下阳里,“仕南唐为检校司空,饶州右豹捷。都指挥知兵马使,重拜符命,复镇饶州,立为司空派” , “殁与兄弟新合葬永善乡令前宋家山板凳形右穴”,妣洪儒人,生五子:诩、杲、拱、静、爽;
8祁中 迁旺坊;
9祁和 迁馀邑苦株山;
10伟 字德夫;
11俊 字德杰,号位溪,康定三年进士,(康定为宋仁宗年号,只有二年,三年为庆历元年,-1041年,与饶公相距太远,铜柱谱爵位表记生卒为后汉显德年间前后,约公元934-1001,),浙江光泽县正堂,妣杨孺人,生二子兴尚、兴复。
第四十二世:
1捷 妣葛孺人,生一子云;
2择 妣万孺人,生一子霓;
3正 妣董孺人,生一子金;
4诩 妣程孺人,有二子:传、巽;
5杲 行四十八,卒葬上角源,妣李孺人,生二子;
6拱 行四十一,仕宋,知知郡,妣邵孺人,生一子:宪;
7静 行四十五,解元,妣朱孺人,生三子;
8爽 行四十七,解元,有五子,系洗马滩、秧坂传世之始;
9兴尚 字宗禹,岁进士,丰城教谕,葬丰城南门关山坳亥山巳向,(铜柱谱爵位表记生卒为宋太祖雍熙年间前后,约公元952-1016),妣卢孺人,系进士卢子陵之长女,葬与夫同,有一子:运;
10兴复 字汤成,太学内舍生,葬蛇山坐南北向,妣聂孺人,系进士聂元标长女,葬滕王阁左手坐东向西,有一子:遇。
第四十三世:
1传 因子恩赠屯田员外朗,立屯田派,妣董孺人,生七子:庆、逸、遵、乔、宁、道、迅;
2巽 ;
3运 字次文,贡举,葬丰城南门关山坳亥山巳向,(铜柱谱爵位表记生卒为宋真宗天禧年间前后,约公元971-1036),妣邓孺人,有二子:其伦、其仁;
4遇 次荣,南京西路转运使,朝散大夫,葬蛇山坐南北向,(江汉宗五扶风堂谱载有公撰《马氏锡姓实录》一文,后署:官南京西路转运使赠朝散大夫嗣孙遇敬序),妣邹孺人,有三子:自椿、自桂、自材。
第四十四世:
1庆 ;
2逸 ;
3遵 (1011——1057年),字仲涂,饶州乐平永善乡朝阳里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是马姓迁入乐平后被国家载入正史的一代显宦,墓地在现在众埠镇长讪与鲇鱼山的中间地带,因为王安石曾经是他的部下,故遵公逝世后王安石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妣程孺人,生二子;
4乔 ;
5宁 妣钱孺人,生三子:夔、观、敦;
6道 ;
7迅 ;
8其伦 字芳五,太学内舍生,(铜柱谱爵位表记生卒为宋仁宗黄佑年间前后,约公元1027-1092),葬丰城南门关山坳亥山巳向,妣金孺人,有一子:英;
9其仁 字芳义,贡举,葬百花洲酉山卯向,妣罗孺人,有一子:纲;
10自椿 迁广信府上饶州桥头湾,为上饶之始祖;
11自桂 迁广信府上饶州桥头湾;
12自材 字良栋,葬丰城南关山坳亥山巳向,妣钱孺人,有二子:纪、纺。
第四十五世:
1夔 江西乐平移居福建的开基祖;
2观 ;
3敦 ;
4英 字华国,又名风采,宋政和八年进士,(宋政和八年为1118年,铜柱谱爵位表记为宋哲宗元佑三年,即1088年,时年34岁),葬百花洲亥山巳向,妣孙孺人,孙仪之女,诰命夫人,葬与夫同,有一子:先章;
5纲 字德常,迁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桥湾;
6纪 字德伦,官宣议郎,葬佛山角辰山戍向,妣元孺人,有一子:先平;
7纺 字续中。
第四十六世——第五十一世:
1先章 字瑞甫,太学内舍生,(铜柱谱爵位表记为宋宁宗嘉泰年间,生卒约公元1027-1092,宋宁宗嘉泰年间为1201-1204,应为宋哲宗-宋徽宗年间),葬蛇山坐南北向,妣袁孺人;
2添保 字行山,葬百花洲亥山巳向,妣邓孺人;
3必瑾 字三锡,官大理寺评事,葬杨公塘坐东向西,(江汉宗五谱载有《赐进士必瑾并妻周氏敕命一道》,并载有公撰《马氏世系叙》一文,后署:大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冬月由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嗣孙必瑾沐手书),妣周孺人;
4焕 字文采,任府教授,(江汉宗五谱《马氏勋业录》载:马焕中绍兴丁卯乡试是年吉州解元—–由进士出知四川万县令)妣鲁孺人;
5思美 字里仁,圻州州判,(江汉宗五谱《马氏勋业录》载:马思美中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乡试是年吉州解元—–二十七年丁丑进士—–任圻州州判),妣张孺人;
6经华 字定国,葬大岭山子山午向,妣詹孺人;
7可登 字文元,号连科,贡举,妣田儒人,生一女,适进士乐廷保之子,继妣陶孺人;
8宙 字孟宇,葬蛇山坐南北向,妣刘孺人;
9宏令 字维先,妣刘孺人;
10永谅 葬鲤鱼山坐东向西,妣胡孺人;
另有先平、添位、添修、必鉴、必普、必显、炳、耀、辉、煌、思伊、思孟、思惠、思龙、思达、思楚、思桓、起凤、起蛟、起鸾、起祥、起盛、经、经务、经魁、经湖、可礼、可纯、可会、可文、可友、可彦、可扬、豪、寄、管、宴、衣、辉、欢、辰、实、宏臣、宏典、宏鼎、兴阑、兴连、文观、文典、文定、文光、永迪、永进、瑛、瓒、玑、琅、王已、琳、珮、翘元、习元诸公亦为第四十六世——第五十一世内中诸公。
第五十二世:
1蒿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庐陵文天祥廷试第一,公亦登黄甲,卒葬杨公塘坐东向西,(江汉宗五谱载有蒿公撰《马氏勋业录》一文,后署“大宋度宗咸淳七年阳月文林郎嗣孙蒿辑书”,有蒿公为扶风世牒告成,丐序于同窗庐陵文天祥,得署为“大宋咸淳七年赐进士及第吏部尚书诏进荣禄大夫前经筵官国史副总裁庐陵文天祥撰”之序一篇),妣雷孺人,有一子:行尧;
2芳 ;
3万 ;
4芹 。
第五十三世:
1行尧 葬杨公塘,妣黄孺人,有二子:舜梧、舜桐。
第五十四世:
1舜梧 字明岗,号沧溪,元延佑丁巳年进士,任浙江龙游县令,转湖广汉阳府,妣龚孺人,继妣周孺人,有二子:洪一、洪二,一女适进士傅帝榜之三子;
2舜桐 有一子:洪海;
3仕龙 字瑞臣,元成宗年间,任江西协镇,加授龙虎将军,上护军,宦籍南昌府南昌县吉水仓,融入南昌马氏,妣周氏授二品夫人,有一子:贵;
4仕虎 字栋臣,为成宗年间统带,随军北征后不详。
第五十五世:
1洪一 行千一,;
2洪二 行千二,讳“必亨”字“运通”,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树宫人氏,于英宗三年与兄弟数人俱出江西,之荆州,住江陵沙市河街小东关,卒葬于荆州城南门外,妣任儒人,有一子:昌德,亦有谱记又有二子:重四、蘆升;
3洪海 有二子:文龙、文虎;
4贵 与诸兄弟俱出江西后,首迁湖南常德,又迁澧州石门县南门顺城街当街井双槐树,有一子:昭。
编后说明
江汉马氏“伏波堂”千二郎公支下二十三世裔孙德芳,依据江汉沔阳铜柱堂、马滩扶风堂、脉旺扶风堂、沔阳“绛帐堂”、江陵 “绛帐堂”、壶瓶套“绛帐堂”、联二洪合五宗各支原谱,参考乐平谱料及其他宗支谱料,对照《赵氏宗谱·上古源流暨世系图引》《史记·秦本纪》、《史记·赵世家》、《后汉书·马援列传》、《后汉书·马融列传》、《新唐书·列传第八十·马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韩愈全集·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元和姓纂》、《万历南昌府志》、《丰城县志》,以及历代遗文中马氏史料,考证并列出了上述世系。其间也得到江西吉州、饶州宗亲的帮助,顺致谢意。
笔者以为:续修家谱者,首为明晰血源,“系所生以尚嫡也,明昭穆以尚祖也,序长幼以尚齿也”。惟有家谱,可知本人所属宗支。上溯祖宗、以敦本源,下联支派、以笃情谊。修谱时,须 “考古而证先,信今而传后”,且做到“信以传信,疑以存疑”。正如《扶风马氏修谱序》称: “今日之举,亦惟宗其宗而无冒他人之宗,祖其祖而无舍自出之祖,斯免不仁不智之讥矣”,因为“非其裔也强授之不智,得其身而故弃之不仁”。昔之修谱者,常有因时湮代远,祖籍世系考证无据,为保祖源悠长,世系完整,或以近支旁系,接缺补遗,或与同宗近里,归化一体。此举于其嫡祖,虽有不恭,但实属无奈,也可视为不忘遗缺之先人,以桃代李,心到而已。只要不悖正史,符合伦理,以人文祖指代血缘祖,亦不为过。唯有颠倒历史,漠视常理,串连名人,夸宗炫祖者,其诳味祖宗、欺愚后嗣、自欺欺人之举,实为谱家所不齿。泛言之,同族之先人非嫡祖即叔祖,称之为祖,皆不为过。将嫡叔祖称之为祖,亦为理所当然。而编列家谱嫡传世系,则应力求无冒他人之宗,无舍自出之祖,不作不智不仁之子孙,以免贻笑大方。当以“慎终追远、信以传信,疑以存疑”为善。因此,本世系中尚有存疑处,列于后:
1、帝舜至周穆王有一千余年,《史记》指:伯益(大费)生大廉,大廉有玄孙曰仲衍,仲衍有玄孙曰仲潏,中潏生蜚廉,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其玄孙若指下四代,则只十五代,于理不合,应为泛指后裔,本世系按《赵氏宗谱·上古源流暨世系图引》计。
2、史载:奢公为将而击秦,大破秦军于阏与,赐号“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后去服存马。奢公何代子孙易姓,多数论者认为自兴公,本世系亦以为然。究其易姓原因,笔者以为后世是以马服君破秦军为荣而易姓马服,而非以赵括败长平为耻而易姓马服,因赵括在世之时,已被人称之为马服子。随着长平之战实物考古与史料发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赵括“纸上谈兵”可能就是一天大冤案。一个在败局已定的情势下,临危受命、忠勇报国、慷慨赴死的将军,纵使其实战能力有限,也不可能被子侄辈抛弃,何况其早已被人称为“马服子”,而子侄辈恰是易姓“马服”,后去服存马。
3、魏晋南北朝中间十代虽江汉各谱皆同载一说,清晰明白,但尚无其它史料旁证,而此十代为中华马氏多支公祖,本支不敢独断,故于此仍然存疑,本世系从江汉原谱。默公上接歆公,江汉原谱是接融公,正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皆是接歆公,故本世系默公及前十代续接从正史,接歆公。
4、南昌马氏,应由楚王希萼公支、乐平云麾派分支及宦游南昌之马氏世家三大体系融合而成。其先应于三十世后始分,三十九世至四十五世本世系只列乐平云麾派分支,其他两支存疑待补。
5、江汉原谱各版本,四十五世后,或因传抄有误,或因错行岔行,或因新老谱接续疏忽,或因异支插入,或因五代一转时,下面的未转之页抄成了一转,其中增了五代,以致代距过短,有悖常理,其间或为祖孙父子,或为伯叔兄弟,或为吸讷异支,而又无法断代,本世系比照多支异宗同期代序均值,将此间数代,归为八世,原谱所列先祖,不便增删,亦不便排列世序,故综列于四十六世至五十三世间,且将此疑存于此,盼族中贤者和各地学者及后世有志破解此疑案者,连同本世系中其他误录、误传及错落的地方,一起研究、考证、订正,并此先行致谢。